2025 贵阳马拉松医疗保障全面就绪 千名医护构筑 5 分钟急救圈
6 月 15 日,升级为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的 2025 贵阳马拉松鸣枪开跑,来自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3.5 万名选手在 “爽爽贵阳” 展开角逐。赛事组委会联合近 30 家医疗机构,构建起 “全链条、智能化、全天候” 的医疗保障体系,以千名医护人员、103 台 AED 设备、29 个医疗站点和 “城市大脑” 数字平台为支撑,为跑者筑起安全防线。
立体保障网络覆盖全赛道
本次赛事医疗保障规模创历史新高:1000 余名医护人员分布于起点、终点及赛道沿线,每 2.5 公里设置 1 个医疗站并配备 1 辆救护车,形成 “5 分钟急救圈”。赛道每隔 1 公里放置 1 台 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,由专业人员指导使用,同时安排 80 名 “急救跑者” 随队参赛,第一时间响应突发状况。终点医疗中心特别增设空调、风扇、冰浴池等降温设施,科学应对夏季赛事中常见的中暑、电解质紊乱等问题。

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救援
贵阳市 “城市大脑” 指挥中心深度介入赛事保障,通过整合气象、交通、医疗等数据,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数字网络。大屏实时显示救护车位置、随车设备清单及选手动态轨迹,一旦出现紧急情况,系统可自动匹配最近医疗资源,同步开启信号灯绿色通道,确保救援车辆 3 分钟内抵达现场。救护车内配备的摄像头和远程会诊系统,还能让后方专家通过实时画面指导救治,提升复杂病例处置效率。
专业团队筑牢救治防线
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、第四人民医院等 3 家三甲医院组建专家团队驻场,在起点、终点医疗大棚配备心肺复苏机、呼吸机等高端设备,可现场处理心悸、肌肉拉伤、失温等 20 余种突发状况。赛前,全体医疗保障人员接受了心肺复苏、AED 使用等专项培训,并参与多轮模拟演练,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。赛事期间,医院同步开启急诊绿色通道,多学科团队 24 小时待命,形成 “现场急救 — 转运交接 — 院内救治” 的闭环体系。
“我们通过人力、物力、科技三重保障,确保每一位跑者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都能得到及时、专业的救助。” 医疗保障部副总指挥张昱表示,“贵阳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,更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示。” 截至赛事结束,医疗团队累计处置各类状况 20 余起,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目标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 “安全第一” 的办赛理念。
这场融合速度与温度的赛事,在凉爽气候与特色赛道之外,更以 “智慧医疗” 和 “精准保障” 为跑者保驾护航,让贵阳马拉松成为兼具竞技水平与人文关怀的国际标杆赛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