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新闻

刘国梁:以联合国新身份,让乒乓文化照亮世界


2025 年 6 月 12 日,纽约联合国总部见证了中国乒乓文化的高光时刻 —— 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兼 WTT 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刘国梁被授予联合国运动会亲善大使称号。这位乒乓球领域的传奇人物,身着中山装、佩戴五星红旗徽章,在全球瞩目的舞台上郑重承诺:“我将通过乒乓球把大家连接在一起,让小球转动大球。” 这一身份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,更标志着中国乒乓文化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。

bevictor伟德官网入口

一、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:技艺与精神的共生

在联合国的演讲中,刘国梁特别强调,乒乓文化传承绝非简单的技术复制,而是文化精神的延续。他回忆起自己数十年职业生涯,从运动员到管理者,始终将 “为国争光、团结协作、顽强拼搏” 的国球精神视为核心。此次获聘联合国大使,他将其视为 “乒乓外交” 的当代演绎 ——1971 年 “小球推动大球” 的历史佳话,正以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新形式续写篇章。

例如,在联合国儿童乒乓球友谊赛中,刘国梁亲自指导各国孩子握拍姿势,鼓励他们 “到中国感受乒乓文化”。这种以球会友的方式,不仅传递了技术,更让和平、友谊的理念深植青少年心中。正如他所言:“当银球在不同肤色的手中飞舞,文化隔阂便悄然消弭。”

二、科技赋能:让传统焕发新生

面对数字化浪潮,刘国梁提出 “传承需要创新” 的理念。他透露,中国乒协正推动AI 训练系统与数字化平台的普及。例如,东莞强艺体育科技研发的 “乒乓立方” 系统,通过深度相机和生物力学分析,实时捕捉运动员数百项数据指标,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,使偏远地区学员也能获得国家队级别的指导。这种技术突破,不仅提升了训练效率,更让乒乓文化以可量化、可交互的形式触达全球。

此外,中国乒乓球学院与庞伯特科技合作开发的智能机器人训练系统,已在进博会亮相。该系统搭载高通骁龙芯片,可根据学员水平动态调整课程,实现 “人机融合” 的沉浸式学习。刘国梁表示:“未来的乒乓训练,将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。”

三、教育融合:从校园到社区的全民实践

在国内,刘国梁力推的体教融合战略已结出硕果。例如,四川成都的 “国球文化进社区” 活动,将川剧脸谱、巴渝舞与乒乓球训练结合,打造 “乒乓变脸” 情景剧等特色项目,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碰撞出新火花。赫章县河镇乡的 “国球进校园” 方案更将乒乓球课程纳入日常教学,通过 “乒乓体能训练操” 和 “海雀杯” 赛事,将 “国球精神” 与当地 “艰苦奋斗” 的海雀精神深度融合。

在上海,“国球进公园” 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,设置家庭双打、亲子互动等趣味项目,吸引数万市民参与。世界冠军王励勤、施之皓亲临现场指导,让乒乓球从竞技舞台走向全民生活场景。这种 “从娃娃抓起” 的策略,正是刘国梁 “培育未来冠军” 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
四、全球布局:构建乒乓文化共同体

作为国际乒联核心成员,刘国梁一直致力于乒乓球的全球化发展。中国乒乓球学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、卢森堡等地设立的海外培训中心,已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。例如,巴新国家乒乓球队定期赴上海集训,学员不仅提升球技,更通过熊猫基地直播、川剧研学等活动,成为 “乒乓文化大使”。2023 年欧洲发展训练营吸引了 13 国青少年参与,奥运冠军张怡宁、阎森亲自执教,推动中欧体育文化交流。

在联合国的倡议下,刘国梁正推动 “体育促和平” 理念与乒乓文化的深度融合。他计划在 2025 年第二届联合国运动会中,增设 “文化体验日”,通过乒乓主题展览、互动游戏等形式,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体育精神的魅力。

刘国梁:以联合国新身份,让乒乓文化照亮世界

结语:从联合国到世界,让小球转动文明对话

站在联合国的演讲台上,刘国梁的目光超越了竞技胜负,投向更广阔的文明对话。他深知,乒乓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延续,更是价值观的传递 —— 团结、拼搏、包容,这些精神内核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。正如他在受聘仪式上所说:“当孩子们在球台前相视一笑,世界便多了一份理解与和平。”

从纽约到重庆,从校园到社区,从 AI 训练到海外营地,中国乒乓文化正以多元姿态走向全球。而刘国梁,这位始终站在时代潮头的 “乒乓使者”,正用行动诠释着:真正的传承,是让传统在创新中永恒,让文明在交流中升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