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安队歌 30 年:工体旋律里的青春与信仰
1995 年 6 月 14 日,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草皮上,《国安永远争第一》的旋律第一次在三万名球迷的合唱中激荡。这个承载着 “永远争第一” 精神的音符,从劲松职高学生贾颖喆的吉他弦上出发,经过张军、孟军的专业打磨,最终由沙宝亮的嗓音化作中国足球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队歌。三十载风雨,这首歌早已超越体育范畴,成为北京城的集体记忆符号。
一、队歌诞生:少年吉他与城市心跳
1995 年的北京足球正处于职业化浪潮的起点。当甲 A 联赛第二轮国安主场 2-0 击败四川全兴时,看台上球迷举着 “永远争第一” 的横幅,这个由时任董事长王军提出、金志扬诠释的口号,正悄然渗透进城市血脉。19 岁的贾颖喆背着吉他找到球迷协会,用模仿 AC 米兰队歌的旋律哼出雏形:“绿茵场上呼喊着你的名字,绿色身影是我们的明星……” 这个职高学生或许没想到,他的创作会在一周后经音乐人张军改编,成为工体永恒的回响。
1995 年 6 月 14 日对阵 AC 米兰的友谊赛,当队歌首次在工体奏响,看台上的老球迷王春泉至今记得:“那时候工体还没翻新,草皮有些坑洼,但所有人都站起来跟着唱,连意大利球员都转头看我们。” 正是这场比赛,让《国安永远争第一》完成了从校园创作到城市图腾的蜕变。
二、黄金时代:金志扬与三杆洋枪的传奇
在队歌诞生的同一年,金志扬执教的国安队踢出了令全国侧目的攻势足球。他推行的 “抢、快、活” 战术,让国安在 1995 赛季夺得甲 A 亚军,更在 1996、1997 年两度加冕足协杯冠军。1997 年主场 9-1 横扫上海申花的比赛,安德列斯、卡西亚诺、冈波斯组成的 “三杆洋枪” 一战成名,看台上球迷举着 “国安永远争第一” 的灯牌,将工体变成了金色的海洋。
老球迷徐贵祥回忆起 1996 年足协杯决赛:“四万多人在工体喊得震天响,当曹限东打进第三球时,我旁边的老爷子把保温杯都摔了 —— 那可是他珍藏的茉莉花茶啊!” 金志扬在更衣室写下的 “团结拼搏,不畏强手” 八字箴言,与队歌旋律共同编织成国安精神的内核。
三、球迷传承:绿色信仰的代际密码
2018 年足协杯夺冠夜,三万五千名球迷在寒雨中唱完队歌最后一个音符。看台上,76 岁的退休教师李建国攥着 1996 年的季票,身旁的孙女举着手机全程录像:“爷爷说要把这首歌传给重孙听。” 这种传承在工体看台上具象化为第 12 排的 35 个保留座位 —— 那是已故球迷协会创始人老张带领 “御林军” 敲了二十年的专属区域。
如今,每当队歌前奏响起,工体南看台总会准时出现 “绿色狂飙” 的人浪。00 后球迷小林在 2025 年队歌 30 周年特别节目中说:“我爸小时候用磁带听沙宝亮,我现在用耳机循环现场版。虽然球员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‘国安永远争第一’的劲头没变。”
四、精神图腾:从工体到城市基因
队歌的影响力早已超越足球本身。2016 年国安保级关键战,工体南看台挂出三十米长的 “同舟共济” 签名布,三万人齐唱《阳光总在风雨后》的歌声响彻东二环。这种凝聚力在 2025 年队歌 30 周年纪念活动中再次显现:老球迷们自发组织 “绿围巾传递”,从工体出发,沿着长安街将围巾系在路灯杆上,形成一条绿色的长河。
bevictor伟德官网正如金志扬在纪录片中所说:“队歌不是简单的口号,它是北京人骨子里的精气神。” 当《国安永远争第一》的旋律在 2025 年 6 月 14 日再次回荡在工体,看台上既有头发花白的老球迷,也有戴着国安徽章的孩童。三十年时光流转,不变的是那句 “胜利永远属于你,国安永远争第一” 的呐喊,它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,成为一代人青春与信仰的注脚。
